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新学期、新使命,高质量、高标准--工程师学院传承工程实践育人特色,全力上好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新使命高质量、高标准

工程师学院传承工程实践育人特色,全力上好开学第一课

工程师学院是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教学院,肩负着工程训练、大学生劳动教育、工程伦理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燕山实习的教学重任。学院利用暑假期间,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条件维护保养等工作。完成北京市AI通识课程-AI典型应用案例-智能制造、燕山校区仿真装置维护保养、清源校区工程实践设备保养维护、新建实验室教学资源开发、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为确保新学期各门课程的高质量、高标准顺利开展

《智能制造》AI典型应用案例,围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车间、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智能设计等方面,结合学校新建的数字孪生智能产线的实际案例沉浸式讲解,向学生多方位呈现智能制造内涵及发展,树立学生实业报国理想。





落细落实课程思政,切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院精心策划“开训第一课”,在北京市总工会的鼎力支持下,聘请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首席技师、北京大工匠、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高级职业技术能手、北京市发明大赛创新人物“创新大工匠”、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李明洋技师做《从小工人到“大工匠”》的开训第一课。课堂上,李明洋技师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顶尖工匠的励志故事,用精湛技艺助力国家航空及军事领域发展,实现和体现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目标紧密相连的深厚家国情怀。





本学期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共需完成7批次教学任务,覆盖38个教学班级,共计1088名学生,通过积极开展实验条件建设、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持续提升工程训练教学质量。





同时,基于新建数字孪生智能产线以及数智学生培养的新要求,学院开出新课“数字孪生智能产线与系统思维训练”。



为确保学生进入工程训练中心,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学习,中心实践指导教师完成所有设备的检修、维护与调试工作。





为切实贯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总结前期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本着持续优化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学院全新打造“木工工坊”,所有授课教师在开课前均已完成全流程“便携式折叠凳”的木工实践培训,以充足的准备迎接新的教学任务。该课程开设近两年来,工程师学院已成功实施:手工编织篮筐、图书馆志愿服务、小锤子制作、机床维护保养、日常家务劳动等多个劳动实践项目,并在不断探索新的劳动实践项目。本学期教学团队共需完成20批次教学任务。











燕山校区仿真装置承担全校和校外学生的实习3000人次/年以上,今年暑假进行了一次大检修,在秋季学期投入正常使用。


假期期间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等,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秋季学期,学院工程伦理教学团队共需完成8批次《工程伦理》教学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与学术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挖掘新案例,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迎接新学期,承担新使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秋季学期的育人工作

工程师学院综合办公室     审核:张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