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通知
各位2024级本科同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京教高〔2024〕2号)文件要求,我校决定自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起,分两个学期为全体2024级全日制本科生统一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名称及性质
面向理工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导论A》,为32学时,2学分;面向管文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导论B》,为24学时,1学分。课程设置在“通识教育选修模块”下的“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模块”,要求所有2024级全日制本科生全部选修。
二、课程内容
《人工智能导论A》《人工智能导论B》教学内容均分为四个模块:通识基础、算法原理、前沿拓展和实践实训。
1. 模块一(通识基础)。人工智能通识素养内容,目的是建立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体系与框架,建立学习兴趣。
2. 模块二(算法原理)。侧重新一代人工智能工程化体系认知的建立,侧重理工贯通、问题驱动,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归因,以人本思维着力塑造低年级学生的人工智能正确认知,贯通计算思维、数据思维、迭代思维、开源思维等,理解人机共生的协创未来。
3. 模块三(前沿拓展)。包含大量“人工智能+X”典型应用案例,如“AI+教育”、“AI+制造”、“AI+医疗”等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
4. 模块四(实践实训)。遵循“四个一”原则,完成一次课堂实验、参加一次现场实践活动、完成一项课程设计、参加一次学科竞赛,完成四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获得对应学时。
三、授课方式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任课教师和学生统一使用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平台https://beijing.fifedu.com/#/开展线上教学和学习。使用方式详见附件《人工智能通识教学平台使用手册(学生端)》。
四、考核方式
《人工智能导论A》《人工智能导论B》均采用分模块考核方式,侧重过程考核,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具体考核方式和考核占比如表1所示。
表1 人工智能通识课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内容模块 |
人工智能导论A 考核成绩占比 |
人工智能导论B 考核成绩占比 |
考核方式 |
模块一: 通识基础 |
40% |
30% |
“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平台线上考核。 |
模块二: 算法原理 |
20% |
5% |
|
模块三: 前沿拓展 |
25% |
40% |
根据线下教学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撰写的学习报告进行考核。 |
模块四: 实践实训 |
15% |
25% |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实训情况进行考核。 |
五、其他事项
请全体上课学生提前了解人工智能通识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使用手册见附件),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可咨询班级任课老师。
受教学资源限制,化学工程、药物分析、人工智能等16个专业和致远新工科实验班的学生定于2024年秋季学期开课,已将课程预置到学生课表里,其他专业学生定于2025年春季学期开课。
附件:《人工智能通识教学平台使用手册(学生端)》
教务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
2024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