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树
部门及职务:工程师学院 院长
学历:研究生
学位:工学博士
职称:教授
电话:81292293
地址:综合实验楼
邮箱:jianshu@bipt.edu.cn
个人简介
曹建树,男,汉族,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DSP应用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协会会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理事、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从事机械类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
2人才培养
先后为本科生主讲《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市精品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校级精品课程)、《精密仪器设计》、《机械工程概论》等课程,承担多门本科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指导任务,先后两次获学校优秀教学奖。结合多年教学科研成果,主编了《单片微机系统实用教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1单片机实用系统》(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例》和参编《DSP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具体负责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和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负责人;积极开展基于CDIO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多次在国内、国际CDIO会议和机械课程论坛等上作专题报告。
研究生教育方面,为研究生主讲《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参数测试技术》、《计算机接口与控制技术》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等课程,迄今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3人,指导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指导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2项,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教学金、安东石油奖学金、学业一等奖、企业实践一等奖等。
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主持或参与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0项,参加市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15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机电类专业回归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和 “构建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等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方面,从2006开始,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研究训练[URT]2项,受益学生人数10名;指导北京市级大学生研究训练[URT]10项,受益学生50名;指导校级大学生研究训练[URT]2项,受益学生12名;指导校级卓越URT项目5项,受益学生25名;获8项校级优秀大学生研究训练[URT]项目,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专利18项,其中授权专利7项。近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首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首都工程设计与图样表达大赛等,参加人数158人,获得包括全国一等奖、铜奖等校级以上奖励59项、239人次,2017年评为北京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3科学研究
长期从事机械系统及其自动化、管道检测技术与机器人等方面的设备设计和实验研究工作,以第一、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被EI等检索收录7篇,申请国家专利4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近5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管道内部缺陷激光超声检测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横向课题“给水管线听漏技术量化理论研究”、“燃气管道缺陷分析与检测系统研究”、“大功率LED灯热分析与结构优化”、“基于LABVIEW的液压伺服系统开发”、“石油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究”、“太阳能发电随动系统的开发”和“原油高效脱水技术机理研究及设备研发”等11项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道检测机器人系统研究”1项,参与国家863项目“紧凑型静电预聚结原油脱水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用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的机理与特性研究”课题等3项和“管道焊接机器人”、“轨道式智能焊接机器人成套设备”横向课题5项。
近五年来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如下:
1. 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管道内部缺陷激光超声检测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2018-2020;
2. 企业委托项目:焚烧炉成套装置智能监控系统开发,2018-2019;
3. 企业委托项目:检测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研发,2018-2019;
4. 企业委托项目:给水管线听漏技术量化理论研究,2017-2018;
5. 企业委托项目:燃气管道缺陷分析与检测系统研究,2016-2018;
6. 企业委托项目:大功率LED灯热分析与结构优化,2014-2016;
7. 企业委托项目: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产业基地校企产学研合作,2013-2014;
近三年代表性论文如下:
论文名称 |
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本人排名 |
应用微分算法处理特种管道测厚激光超声信号(EI收录) |
光学精密工程 |
2017.5 |
1 |
基于Labview的激光超声管道检测系统研究 |
中国测试 |
2017.12 |
1 |
天然气管道内径激光测量系统实验研究 |
制造业自动化 |
2016.12 |
1 |
基于Labview的激光超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
机床与液压 |
2016.7 |
1 |
激光超声管道表面裂纹检测技术 |
光电工程 |
2016.3 |
1 |
激光超声信号去噪方法的研究 |
激光与红外 |
2016.2 |
1 |
城市燃气管道检测机器人测控系统研究与发展现状 |
测控技术 |
2015.7 |
1 |
基于电磁超声的天然气管道机器人测控系统设计 |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2015.2 |
1 |
4荣誉奖励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 |
年度 |
获奖人序 |
1 |
北京市人才强教 |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
2005年 |
- |
2 |
面向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 |
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 |
2005年 |
4 |
3 |
《单片微机系统实用教程》 |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
2005年 |
2 |
4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本科专业必修课 |
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009年 |
2 |
5 |
专业技术基础课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室建设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3年. |
1 |
6 |
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5年 |
2 |
7 |
机电类专业回归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9年 |
2 |
8 |
一般工科院校单片机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9年 |
1 |
9 |
德育标兵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009年 |
- |
10 |
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011-2017年 |
- |
11 |
《51单片机实用教程》教材 |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
2012年 |
1 |
12 |
优秀URT指导教师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012-2018年 |
- |
13 |
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2年 |
1 |
14 |
构建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3年 |
2 |
15 |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教育部 |
2013年 |
1 |
16 |
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4年 |
1 |
17 |
首届“润物无声,化感师恩—我爱我师”我最喜欢的十佳教师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014年 |
- |
18 |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5年 |
1 |
19 |
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016年 |
- |
20 |
北京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6年 |
- |
21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7年 |
1 |
22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8年 |
1 |
23 |
以“六要素”成果导向企业实习为抓手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8年 |
6 |
5科研合作意向
管道检测技术与机器人:研究油气管道中自行走、能完成管道检测的机器人,并达到对管道缺陷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实现超声检测的图像化、智能化和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