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24春季学期第四次“形势与政策”
专题课程——郑士鹏教授为我校学生授课
2024年5月7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思政名家论坛”学术交流活动暨“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郑士鹏教授为我校学生带来了一节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形势任务”的形势与政策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在2023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郑士鹏教授从历史视角出发,运用系统的方法、观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用历史思维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并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角度,细致讲授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路。
通过讲授,同学们更加理解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
郑士鹏,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