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我校开展2024春季学期第二次“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杨增岽教授为我校学生授课

我校开展2024春季学期第二次“形势与政策”

专题课程——杨增岽教授为我校学生授课

2024年4月23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思政名家论坛”学术交流活动暨“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本次讲座邀请杨增岽教授为我校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主题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部署,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杨增岽教授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关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我国社会意识领域的宏观变化

二.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

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衍生发展的内在机理

四.当代中国的主要错误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考验,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全体人民焕发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准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好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杨增岽教授的讲述深刻而具有哲理,同学们受益良多,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这一主题课程理解更加深刻。提问环节,杨增岽教授与同学深入探讨了关于经济思潮和“华盛顿共识”等问题,向同学们由浅入深的讲述了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等与经济思潮相关的知识,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政治意识、风险意识、担当意识,推进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守正创新、激浊扬清,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更加能够认识到,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学术期刊责任编辑首批入选北京市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