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攀枝花开展“三线精神”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攀枝花开展三线精神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英侠于2024年5月30日到达攀枝花开展调研,深刻体验三线精神的时代内涵。

上世纪60年代以战备为中心开展的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依托七户人家一棵树的山区建设起来的攀枝花钢铁基地、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国防工业基地等一批战略项目,至今仍可成为当年激情岁月的见证。回首那段敢为人先的壮丽诗篇,体验三线建设的热火朝天,对理解三线精神的时代内涵,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线建设博物馆全景了解了三线建设的战略提出、具体的展开过程及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领会为什么说攀枝花是中国的第一个特区、攀枝花名字的由来、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其他地区工业化建设的关系等,感受到由一家企业带动起一座城市发展的神奇伟力,也深深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国家发展战略做的布局及工业化建设的布局。




在攀枝花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十三幢了解到1965年邓小平审定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总体方案的过程,也领会了邓小平赞誉的这里得天独厚的深意,正是由于党的领导人对攀枝花发展的正确指导,才有了战略大后方的稳定发展。

在攀枝花原点博物馆体会了原点的内涵,并与攀一代、攀二代、攀三代分别进行了访谈,理解了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口号的时代背景;还深入原点所在的兰尖社区考察老年照护情况,体验到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时代内涵。在兰尖故事博物馆学习了解兰家火山平峒的具体发展过程,并实地到达铁矿进行考察,感受了矿山生产的惊艳震撼,领会其作为攀枝花第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在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参观了几类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化的管理后台,目睹了100米长的高铁轨道从锻造到成型的全过程,见证了新时代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了公司部分模范人物的事迹,体会何为大国工匠、何为工匠精神、何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和大国重器的现代化操作管理等。

这次的调研参观见证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那段峥嵘岁月,也感受到了攀枝花建设者及其后人对祖国发展无私无畏的奉献,对铭记攀枝花人报效国家的鲜活面容、弘扬建设者薪火相传的三线精神、在课堂上讲好共和国成长的故事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充实大思政课的教学案例库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对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及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