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罗道全教授参加“新时代赶考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届香山革命历史与文化理论研讨会”并担任分论坛评议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罗道全教授参加“新时代赶考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届香山革命历史与文化理论研讨会”并担任分论坛评议人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5周年之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进一步丰富香山革命历史研究相关理论成果,挖掘“赶考”历史内涵,推进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建设,9月24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联合承办的“新时代赶考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届香山革命历史与文化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杜飞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张树军,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长彭跃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徐和建出席会议。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共党史出版社、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代表;北京市文物局等北京市有关单位代表;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单位代表;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中共一大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等革命类纪念馆负责人参加会议。

经前期精心筹备,本届研讨会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90余家单位140余篇研究文章,经权威专家审稿,共选取优秀论文70余篇收入会议论文集。

会议开幕式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韩勤英主持,黄一兵、彭跃辉、徐和建分别致辞,强调要以理论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纽带,发挥平台优势,加强与全国同类纪念馆、研究机构、高校的交流,聚焦香山革命历史文化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合力推进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打造学术品牌,形成一批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杜飞进、张树军、宋月红分别以《弘扬“赶考”精神 谱写时代新篇》《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弘扬“赶考”历史主动精神,谱写新中国新时代华章》为题作主旨发言。

主题发言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韩勤英主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阳国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刘中刚,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计永超,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黄延敏,分别以《牢记殷切嘱托 打造生动课堂》《从撤出延安开始,我们准备进京赶考》《关于“赶考”的六维比较研究》《红色文化在“赶考”路上价值和功能》《论香山时期党的建设的独特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为题发言。




分组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围绕“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香山革命历史研究新发现新成果”“革命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革命类纪念馆协同创新发展”4个主题开展学术交流。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罗道全教授以作者和分论坛评议人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大会开幕式、“革命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分论坛和闭幕式。在“革命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分论坛上,罗道全教授担任分论坛评议人,并就与会作者报告的《新质生产力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以朱德故里景区为例》、《组合式呈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例》、《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香山革命时期的爱国科技工作者任鸿隽》、《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内涵挖掘与展示宣传研究—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及对策研究》等6篇论文一一进行了评议,同时,作为作者宣读了自己的征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研究》,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地红色文化融合度,探究融合路径等内容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本届研讨会主办方组织高效有序,会议得到全国各地广泛响应,突出“政治站位高、主题立意新、学术成果多、理论辐射广”四大特点,是进一步推动“赶考”历史内涵纵深式挖掘的重要契机,是加快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与香山革命历史双向深化研究的重要抓手,是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红色精神之力的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