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学术研讨会
3月29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首届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圆满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16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教师、研究生代表以及媒体专家等80余人,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开幕式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赵爱玲主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到会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代表们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主旨报告由教育部教指委“四史”分委员会委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朝阳教授主持。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春丽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挑战与应对》为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盖逸馨教授以《沉浸·共情·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向度》为题,赵爱玲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学创新的实践突破与哲学审思》为题,芜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赵平教授以《AI赋能思政教育的冷思考》为题,教育部教指委委员会委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曲洪波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引领力——以航空报国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为例》为题,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文伟教授以《思政微电影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为题,分别作主旨报告。
分专题汇报环节分别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爱萍教授、北京教育杂志社编辑苑聪雯主持。在分专题汇报前半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教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变与不变》为题,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季雨以《必要、路径与展望:人工智能与思政课课程深度融合的三维思考》为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耿科研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舍娜莉以《智能时代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为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吕清华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为题,分别作专题交流。
在分专题汇报后半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燕妮以《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三个关键点》为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名扬以《人工智能助力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实践》为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欣宜以《主体性消解还是重构?——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学中主客关系探索》为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伊雯以《AI助力提升思政课堂“抬头率”的实践路径探析》为题,分别作专题交流。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茂林教授在大会总结中,对研讨会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的总结发言为未来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指明了方向,让与会者对两者的关系和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兄弟院校的合作,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提升数字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育人目标。
日前,光明日报客户端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详细报道。
作者:耿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