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个工程” 提升党建工作的高度与温度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人文社科学院党委坚持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铸魂工程”“暖心工程”和“先锋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升了党建工作的高度与温度。
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铸魂工程”
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把端庄大学生入党动机,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大学新生第一课”、实施“红色导师计划”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引导。
上好“大学第一课”:上好 “大学第一课”是人文社科学院党委的品牌活动。每年新生开学典礼后的第一课就是学院党委书记和副书记给学生讲的党课《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怎样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第一课”点燃了学生理想的灯。很多新生在上完第一课之后都激情澎湃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实施“红色导师计划”:学院党委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的红色导师,为学生铸魂导航。“红色导师计划”激发了广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同时也实现了对95后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更多的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重真情尚大义,开展“暖心工程”
人文社科学院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暖心工程”,想党员之所想、急党员之所急、帮党员之所需,让党组织真正成为每个党员的坚强后盾。党员学生们深感来自党组织的温暖,以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中。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刚刚从理工科专业转入人文社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吴凡,因病眼睛几近失明,无法正常来校学习。学院党委专题研究,特为吴凡安排了旅游系副主任、北京市师德先进赵新峰老师为其导师,负责吴凡的专业指导, “有党组织真好”这是吴凡发自内心的感慨。
“党组织就是孤儿的家”:由于特殊原因,学院2016级有两个班一共有14个孤儿。学院党委非常关心这些孤儿的学习、生活,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学校党委。学校党委高锦宏书记带领学校有关部门和人文社科学院领导前往孤儿家中探望,并一再嘱咐“党组织就是孤儿的家”。目前,所有个孤儿学生在人文社科学院健康成长。
“两学一做”常态化,开展 “先锋工程”
人文社科学院党委按照中央和北京市“两学一做”常态化、规范化的有关精神,在全体学生党员中持之以恒深入开展“先锋工程”。
党员身份亮出来:学院党委注重增强全体党员的身份意识,号召全体学生党员都佩戴党徽上课,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们纷纷反映,“党员身份亮出来”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党员干劲比起来:学院党委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大比拼,让党员干劲比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