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千年间,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虽然发展道路曲折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成为全球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继承者孟子都是出生在此地。生活在“圣人之乡”的山东人,千百年来,深受孔孟之道的熏陶,民风淳朴,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2011年7月2日—7月5日人文社科学院组织考察团队对孔孟故乡进行了实地考察。这其中有在《孔子讲读》和《孟子讲读》两门课程中遴选出14名优秀学生;也有在学校“人文知识大赛”遴选出8名优秀学生,组成一个包括22名学生和25名教师的47人的考察团队。
出发前,由学生编撰了一本儒家文化寻根之旅的手册,作为此次寻根之旅的文化基础。
首先参观了儒家文化的源头--周公庙;实地考察孔子的誕生地---尼山书院;参观了孔庙、孔府、了解了后世人对他尊崇备至的历史遗迹;凭吊孔林、缅怀一代圣人的历史功绩;进一步考察历代帝王登临泰山的情况。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在尼山书院和泰山学院分别听取了尼山书院院长刘示范的“尼山泗水圣之源”和泰山学院周郢的“泰山与孔子”两次专家主题讲座,受益颇多.
次日参观孔林、孔府。学生藉著此次考察交流活動,深刻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哲学思想,进一步加深对孔孟及其儒家文化的认识。最后一日,学生们来到泰山脚下的泰山学院,听旅游学院周老师讲泰山之神的历史演变。
当年司马迁写作《史记》,为孔子作传,来到孔子的故乡,他引《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郑玄注曰:“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通过此次考察,学生对孔子的人格魅力,及其鲁国的民风民俗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在最后一日学生们登泰山而小天下,结束了儒家文化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