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孟子》——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四十五讲开讲

传承文化经典,体会《孟子》智慧。10月23日晚7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梁涛老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为什么要读《孟子》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张曼迪博士主持,我校200余名师生在致远讲堂聆听了本次讲座。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之道代称儒家思想。《孟子》作为儒家的核心经典,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座围绕孟子的思想学说如何形成、孟子的思想学说为什么备受后世推崇、人们为何将其视为中国文化之清流、孟子的生平活动与《孟子》一书有着怎样的关联、孟子的思想学说于我们今天又有何价值和意义以及承载诸子思想学说的传统典籍对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怎样的作用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展开。梁涛教授指出理解《孟子》对当下我们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梁涛讲授充满感情的讲授方式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同学踊跃提问,现场气氛活跃。梁涛教授认真回答了同学们有关孟子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的区别、孟子的性善论以及仁义礼智如何践行等问题。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座,理解了真正的理想是需要坚守的,今天我们也应拿出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气魄,去坚守时代的理想。



同学们还通过云班课APP发表观点,进行了热烈的课堂讨论。



主讲教授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孟子研究院秘书长,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新四书与新儒学》、《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