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名师讲堂第十六讲――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解质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15-10-30 文章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主 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解质研究进展
主 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原
时 间:2015年11月5日(周四)下午2:00
地 点:1号楼2201(主楼,材料学院2201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附:讲座内容及主讲人简介
教师发展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10月29日
附:讲座内容及主讲人简介
1.讲座内容简介:
染料敏化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的高效太阳能电池,自1993年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很大进展。本课题组长期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在半导体纳晶电极,电解质及对电极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成果。本讲座将简单介绍染料敏化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本课题组在凝胶、聚合物、离子液体、准固态电解质方面的研究成果。
2.主讲人简介:
林原,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化学领域及太阳能利用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半导体/溶液体系的光电转换的机理研究,采用多种电化学、光电化学稳态、瞬态技术结合数学模型的理论模拟研究表征半导体/溶液界面的能级位置、杂质能级密度位置及分布等热力学特性和载流子的产生、界面转移、复合等动力学特性以及纳晶多孔电极中的光学吸收特性等。制备了多种低维半导体材料,如量子点,量子线等并将其用于太阳能电池,制备了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在二氧化钛工作电极方面,制备了兼具高比表面和高光散射性能的工作电极,高比表面有序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金属离子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综合优化了电极的比表面积、电荷传输、光散射、能带位置等多方面的性能,获得了高性能的工作电极。在电解质方面,制备了稳定、不挥发的离子液体准固态电解质、高分子固态电解质,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促进了其实用化进程。在对电极方面制备了高电化学性能、低载铂量及无铂的对电极,在保证电池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电池的成本。发展了微波光导、瞬态光电流光电压谱等光电化学技术,结合理论模型的模拟计算,指导优化了电池的结构。在电池的应用方面,综合了上述电池各部分的优化技术,制备了大面积的固态染料敏化电池和柔性固态电池,效率达到同类电池的国际先进水平,扩展了电池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上述工作已在Acs Nano,J. Power Source, Solar Energy Material and Solar cells, Electrochem. Acta等SCI收录的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先后承担了两项九七三课题,两项八六三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国科学院等多个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