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我校与雄安新区安新县项目对接会召开

  9月24日下午,我校与雄安新区安新县项目对接会在我校第二会议室举行。首届白洋淀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李峰威、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党委书记王建朋、安新县就业局局长王浩、西顿照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曹洪南、项目总监刘奕等一行来校考察对接。学校党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何晓红接待来宾并出席项目对接会。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对外合作联络处处长张宏雷主持。

  何晓红常委首先代表学校对李峰威秘书长一行来访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有关情况。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制药系彭效明副教授围绕芦苇叶、芦苇根的提取和开发利用作了《芦香天下植物饮料产业项目汇报》,介绍了研制开发文化创意新款饮料——“芦香天下”植物饮料的过程,并提出了全方位开发利用芦苇及其它雄安地区特色产品的工作建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戴玉华教授重点围绕芦苇杆的开发利用作了相关科研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多种渠道实现芦苇杆开发利用的工作方案。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曾卫兵介绍了学院在服务社会,助力地方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提升及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表达了积极发挥学院优势、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意愿。

  李峰威、王浩、王建朋等分别介绍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相关情况,说明了专程来访我校促进产业落地的思路。他们充分肯定了我校师生主动对接和服务雄安新区,瞄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的“痛点”问题,以芦苇开发和利用为重点,扎实开展科技研发所做的工作努力和形成的科研成果。他们谈到,芦苇产业开发利用是一个大课题、是一篇大文章,希望我校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聚集人才资源,合力破解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芦苇的高附加值,变“废芦苇”为“金芦苇”,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以芦苇为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形成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有青山绿水、又能留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双方围绕芦苇产业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初步形成了建立工作合作机制、抓紧建设芦苇产业研究院等多个合作项目落地等共识。

  何晓红常委指出我校师生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利用节假日时间,以科创、文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服务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相关部门领导对我校师生的科技研发等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校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他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校作为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北京高校之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职能的重要举措。他谈到,学校将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这次项目对接会为契机,在科研成果项目落地、文化支撑、人才培训、干部交流、基层党组织共建等方面与雄安新区安新县相关部门进行多形式、多层面的交流对接,搭建形成更大合作平台,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以良好的工作成效支持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据悉,芦苇是白洋淀地区第一大天然植物,面积将近12万亩,每到冬季,因无人收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破坏、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2017年9月,雄安新区官网发布信息,面向全球为芦苇找“婆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致力解决这个难点问题。我校化学工程学院彭效明师生团队积极影响号召,多次深入白洋淀村镇一线开展调研,以天然物提取利用和开发为突破口,经过反复实验,自主研发打造形成了《芦香天下》植物饮料,得到了雄安新区相关部门及安新县主要领导的一致好评。2019年8月,安新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专题听取了我校材料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戴玉华、化学工程学院彭效明老师关于芦苇产业开发的工作汇报。目前,“芦香天下”植物饮料作为雄安新区首款文创新饮,获得首届白洋淀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认证,正积极打造成宣传展示雄安新区的一张“特色名片”。

              (对外合作联络处  学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