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我校三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青年教学名师奖

   12月9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飞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张晓明教授获“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信息工程学院刘学君副教授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学校获奖人数名列市属高校前茅。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经校内选拔推荐、北京市现场教学观摩评选、评审专家组评议、评审委员会投票、市教委审核并公示等环节产生。该奖重在奖励长期从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旨在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榜样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2019年是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年,力行人才强校、深化人事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进转型发展。学校一直坚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截止目前,我校已经有10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学校将以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为契机,完善体现教学岗位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教学名师奖”及“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和增强各级各类教师参与教学、投身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暨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简介

陈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讲本科生理论课程有《金属热处理原理》、《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先进材料导论》等;承担本科生实践类课程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等;主讲研究生课程有《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先进材料与工程前沿》。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10项,参与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近5年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曾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微课程大奖赛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优秀教学奖、学校第三届“润物无声,化感师恩---我爱我师”十佳教师。

张晓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计算机网络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讲计算机网络A、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开发、计算机专业导论、大数据专业导论、计算机网络编程等课程。先后主持国家工信部、北京市教委等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骨干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重点研发了国家禁化武数据采集和宣布系统等软件。指导研究生17人,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专利3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论文2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第三届“最美石化人”称号。

刘学君: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讲《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程设计》、《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等多门骨干核心课程。多年从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的研究,累计发表论文37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8篇,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市安监局、市教委等项目多项,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3项,出版教材2部,获得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青年科技成果奖。曾获得北京市师德先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青年科技成果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首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最美石化人”称号。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