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好生活——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八讲开讲
作者:刘文琦 陶丽 摄影:何震坤发布日期:2020-12-04 文章编辑:胡芳 浏览次数:
12月1日晚,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八讲开讲,北京大学57365线路检测中心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锋以“美学与美好生活”为题,阐释了审美经验对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名誉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师生共计200多人聆听了讲座。
彭锋从美学定义出发,指出中西方美学定义的共通之处在于美是最清楚明白的现象,美、感性认识和57365线路检测中心是美学研究的三个主要对象,对美的欣赏能够培养真善美的生活方式。他通过对不同国家出土的相似制式历史文物的对比介绍,解析了中西方57365线路检测中心作品在气韵和形式上的差异及57365线路检测中心史不同的演进方向。基于此,彭锋提出了影响审美判断的三个要素:生物法则、文化习惯和个人策略,进而从审美化生活的历史角度,揭示全面审美化进程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意义。他认为,美是最清楚明白的现象,做到审美创造、审美移情、审美愉快时,就拥有了审美化生活,也就拥有了美好生活。此外,彭锋还从批判的视角反思了日常生活中追求“平均美”、品牌符号影响审美等现象,指出恢复审美敏感力对个人生活趣味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美好生活的三要素:生、爱、乐。“生”是一种创生,“爱”是一种融合,“乐”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比“灭”优先,“爱”比“恨”优先,“乐”比“忧”优先。他总结说:一个拥有美好生活的人是一个生动之人、豁达之人、快乐之人,一个充分展示自身内在气质之人,因而是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特风格的人。
彭教授现场回答了关于当代大学生追逐流行缺乏独立审美能力等问题,同学们在云班课上就美学对美好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