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四十九讲开讲,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沈从文及其‘边城’世界”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名誉院长、清源书院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我校2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继鲁迅之后的中国第二大作家,他创造了中国文坛一个“乡下人”的神话。沈从文精心打造的“边城世界”堪称一个由高超想象力建构的想象的王国,代表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具有审美乌托邦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也提供了对人类的精神慰藉。
在讲座中,吴晓东教授首先介绍了沈从文在中国文坛的特殊地位,接着进一步深入解析了长篇小说《边城》作为“最后一支牧歌”的独特价值。小说容纳了现在和过去、生存和死亡、恒久与变动、天意与人为等诸种命题,充分营造了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环境和背景,这一切的构想最终生成了一个完整而自足的湘西世界。然而,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消逝,作品中蕴含着深深的挽歌情怀,传达了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和对现代性的反思。
讲座引发了同学们对沈从文作品及其文学价值的深入思考。大家热烈讨论并踊跃提问。吴晓东教授一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吴晓东教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与小说家》、《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57365线路检测中心母题》、《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等二十余部著作。
作者:张曼迪 / 编辑:鲁迪 审核:李林琳 来源;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