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与化工学院1项成果
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结果,我校新材料与化工学院牵头完成的“星型支化溴化丁基橡胶产业化技术”成果,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伍一波,教师刘若凡为我校主要成果完成人。
该获奖成果围绕星型支化溴化丁基橡胶的技术攻关,成功突破了长期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垄断的制备技术瓶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联合努力下,项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化剂及高效的制备技术,解决了溴取代位置调控、溴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项目团队不仅研发了高性能、绿色化、资源化回收等先进技术,还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条星型支化溴化丁基橡胶的工业化生产线,并在中策橡胶和贵州轮胎等企业实现了推广应用。该获奖成果的技术进步为国内橡胶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橡胶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此次获奖成果还具有重要的行业意义,标志着星型支化溴化丁基橡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新型支化剂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打破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还推动了我国橡胶行业的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通过实现高效、绿色的生产工艺,该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橡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高性能轮胎、绿色环保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项目成果为我国节能减排、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重要科研平台,在该成果项目开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依托于学院,致力于绿色低碳高性能弹性材料的研发,汇聚了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并在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作。实验室拥有一流的科研设备和丰富的技术经验,成功推动了星型支化溴化丁基橡胶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进程。
此次获奖对新材料与化工学院的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借助实验室的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高分子领域的技术进步,还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接触前沿科研成果的机会。项目成果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投身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情,同时为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教师们通过参与项目与企业及行业的紧密合作,拓宽了行业视野,增强了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度和应用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还能参与到国家战略性新材料的研发中,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支撑。
未来,学院将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同时,着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持续的协同创新,学院将为推动我国材料领域技术进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以及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供稿:材料系刘若凡;审核:张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