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演共话科学家精神——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专委会会议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举办

12月9日,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专委会会议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举办。会议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题,包含舞台剧展演、主旨发言、青年沙龙等环节。市科协党组书记丁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靳海波等领导出席。

1.png

首先,《碧海壮歌》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缓缓拉开序幕。该剧沉浸式讲述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科学家群体的科技报国情怀。该剧由市科协主办,市科协党校制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组织开展,参演人员全部为在校学生。生动感人的情节和真情投入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强大的震撼和激励,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演出,有效深化了年轻一代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激励他们学习和践行科学家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是共创共演共话科学家精神的创新探索。

2.png

接着,陈维成对弘扬科学家精神专委会2024年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专委会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浓厚全社会创新文化氛围”总体考虑,在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打造高质量科学文化教育精品、发挥专委会协同联动机制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将持续做好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推进“科技工作者之歌”、《大先生》、科学跨年之夜等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展阵地作用,开启“科学家手迹展”巡展,推动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广泛传播,通过联合高校科协、学生科技社团共同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发掘专家学者口述史、学术谱系等史料,阐释解读科学经典、科学巨匠。

主旨报告环节,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专委会副主任任福君以《科学家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承》为题,阐述了科学家形象与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密切联系,同时强调讲好科学家故事要呈现时代大格局,运用平等对话视角,还需要多元化叙事要素及传播方式创新。

3.png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王选纪念室主任丛中笑以《王选精神如何影响当代年轻人》为题,回顾了王选院士的科研历程和卓越贡献,以及他勇于创新、奖掖后学的高尚精神,激励当代青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4.png

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付萌萌以全国首档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大先生》为例,讲述了节目如何润物无声地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及节目在树立科学家治学为师楷模,探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新途径的作用与意义。

5.png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预聘助理教授许坤围绕《青年科技工作者眼中的科学家精神》主题,结合自身采访科学家的经历,讲述了身边的科学家故事,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6.png

科学家精神青年沙龙环节,市科协2024-2026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潘昕浓,市科协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市农林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昕璐,北京壹拾智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振,清化未蓝(北京)纳米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魏哲宇等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共同探讨了首都青年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思考和实践。曹振认为,科学家精神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指引了方向,注入了动力,要立足国家需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7.png

北京市科协十届专委会部分委员,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代表,青年人才托举获得者代表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师生代表15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氛围热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参与会议,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看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碧海壮歌》中黄旭华的扮演者、我校新材料与化工学院学生高思远激动地说,“从筹备演出到现在近5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对黄旭华的精神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他表示,要在学习和科研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鲁迪    审核:李林琳    来源:北京科协、校团委